2011年12月17日 星期六

品茶論

以下試將《紅樓夢》妙玉的品茶論與《蘇三傳奇》的品茶做比較:

《紅樓夢》四十一回...妙玉說:「一杯為品,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,三杯便是飲驢。」

《蘇三傳奇》...沖泡若得法,可沖泡三次,謂之「碧螺三開」。每一開,各有不同:
   1. 先將開水沖入杯中,再撒入螺粒三四十顆,不加蓋,等螺粒徐徐沉入,緩緩展開後,即可飲,其特點是淺、芬、淡。
   2. 等頭開飲至大半時,再沖入沸水,加蓋片刻,便是二開。二開要趁熱飲,其特點是清、溢、淳。
   3. 將二開飲至小半時,又沖水加蓋,等水稍溫時再飲。這第三開則是色不減、香不散、其味盡泌。

上兩者之論茶,妙玉的「一杯為品」,是抽象描述,二杯是寫實的描繪、三杯則是具象的類比。呈現的是一杯比不如一杯,符合經濟學上的邊際效用遞減原則。問題是,一杯是如何泡法,曹雪芹沒有多所著墨。反觀蘇三傳奇的泡法,是有章法的,是循序以進的,漸入佳境的,而且鑑賞的準據是色香味。就色而言,先淺、次清、終不減;就香而言,先芬、次溢,終不散;就味而言,先淡、次淳、終盡泌。就飲的量而言,妙玉的一杯為品,只喝一杯,或許暗喻她只喜歡寶玉一人。而蘇三傳奇中則喝的量是二杯,先半杯,次半杯,終一杯,共計二杯。
假設,妙玉的泡法是將蘇三傳奇的泡法中的第一及第二次半杯不喝,僅喝最後一杯,則的確是一杯為品,因為味盡泌,接下來的味就差了。

2011年9月12日 星期一

閱讀計畫

期中考,中文第1.2本
期末考,中文第3.4本
  1. 嚴長壽 (2008),我所看見的未來。台北:天下文化。
  2. 段振離,紅樓說茶,台北:宏欣文化,2009。
  3. 袁千雯、張茵惠、林育如、陳宗盈譯 (2004),Dominic Strinati原著,通俗文化理論,台北:韋伯。
  4. 龔永慧譯者,Tim Dant原著(2009),物質文化 Material Culture in the Social World。台北:書林。
  5.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(2004),文化創意產業實務。全書台北:商周出版。
  6. 漢寶德 (2004),漢寶德談美。台北:經聯出版公司。
  7. 李向慈,洪佼宜譯 (2003),人類的演化:基因、文化與人類的未來,Paul R. Ehrlich原著。台北:貓頭鷹。
  8. Don Slater (1997), Consumer culture and modernity, UK: Polity Press.
  9. Nicholas Mirzoeff (1999), An introduction to visual culture, New York: Routledge.
  10. Dick Hebdige (2003), Subculture: the meaning of style, London: Routledge.
  11. John Fiske (1989), Understanding popular culture, London: Routledge.
  12. Mike Featherstone (1998), Consumer culture and postmodernism, Sage Pubns.
相關網站

2011年9月10日 星期六

2011年9月3日 星期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