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年12月1日 星期六

設計與時代精神(zeitgeist)

設計是動態的,必須迴盪在「器」與「道」的漩渦找到其中心點。「器」會隨著「道」的改變而起變化。「道」是什麼,是百姓日用而不知,是文化。文化有很多因素,其中之一就是時代精神,即德文的zeitgest。zeitgest這個字描述一個時代的知識的及文化的氛圍。
時代一直在進化,人類文明的進程,從茹毛飲血進入遊牧時代,再進入農業時代,再進入工業時代,再進入資訊時代。每一時代,都有它的基本需求、典範(paradigm)及時代精神。例如,二十世紀的時代精神是求征服大自然,講求消費及一致性,但二十一世紀的時代精神講求的是環保、永續發展及樂活。
二十一世紀的設計師,他(她)的設計必須符合時代精神才可存活。換言之,時代精神像大海潮,設計師像是眾多船隻中的舵手之一,必須順著這一海潮才可順利航行。海潮的生成是進化而來的,進化的推動是由量變產生質變。例如,颱風的生成一開始只是一個小水氣,接著有其它的小水氣加入,越來越多的水氣加入之後,它們釀成強颱。人類的時代精神中的這一小水氣,可能是偶然、意外、努力或革命而生成。一旦生成,必須接受適者生存的挑戰,挑戰成功者,就是發明者或創新者。以iphone設計為例,它掌握到手機設計的時代精神﹣﹣人手一機,人人要用得很順手。iphone的誕生,它不是習見手機的再現,而是它掌握了時代精神﹣﹣創造一個手機的使用平台,iphone的創始人 steve jobs就成為創新者。
就商業設計而言,設計師應掌握何種時代精神呢?Norman在Emotion Design一書提供的見解或許有所助益,它認為設計有三個層次:visceral(感官的) 、behaviorial(行為的)及reflective(情感的)。例如,以網站的首頁為例,第一層次是感官的,能引人注意,看起來很對味。第二層次是要去吸收資訊的方面,例如,先讀大標題,次標題、重點訊息以及互動按鈕的位置安排與形色設計等。第三層次是要使觀看者能起特殊的情感共鳴,例如,它是青春年少的、懷舊的、或時尚的。
掌握時代精神是很重要的,人類學家認為人必須向比自己年少七歲的世代學習,原因何在,因為每差七歲,就有明顯的時代精神的差異。就此而言,時代精神不容易掌握,所以,用心觀察及體驗成為重要的課題,劉勰在《文心雕龍》所說的「觀千劍而後識器,操千曲而後知音」當可為座右銘。

沒有留言: